就整个钧瓷而言,钧瓷最大的贡献是什么?

作者:金堂钧窑 发布时间:2019-07-05

  在宋以前,我国传统的高温还原焰色釉是以氧化亚铁着色的青釉,从原始青瓷到晋代和唐代的越窑,宋代的龙泉窑、耀州窑、官窑、哥窑、汝窑等各地知名的窑口,均属于青瓷系统。也就是说,宋代以前,青瓷是我国高温还原焰瓷器产生中的主流。

  钧窑作为青瓷系统的一员,能在众多名窑中卓然独立,成为一个知名的窑口,其贡献在两个方面:

  首先,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。宋代钧窑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,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制成窑变钧红釉,开辟了中国瓷器釉面五光十色之先河,为我国陶瓷工艺、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。这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造,其成就对后来的陶瓷业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。如元代景德镇烧造成功的釉里红,明清时期大量生产的宝石红、祭红、郎窑红以及窑变花釉,其创新都能折射出钧窑的影子。

  关于铜红釉的创烧问题,也有人曾提到唐代的长沙窑,认为是那里的窑工首先发现了铜红,并出土过以铜着色的红釉器。但经过多数专家的考证认为,长沙窑的铜红彩烧制成功的很少,多数带有偶然性。只是到了宋代,钧窑才初步掌握了铜红釉的烧造技术,并大量生产带有红斑或紫斑的钧瓷。因此,河南宋钧瓷“是中国古瓷第一次以铜着色的创造,中国古瓷有红釉者亦自此始”。(《中国科学技术史·陶瓷卷》425页)

  其次,具有独特的乳浊效果。钧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蓝色乳光现象,这种现象是由于釉的分相结构造成的。钧釉不像同时期的青白单色釉那样,其类似于玻璃釉的质感能被人一览无余,而是具有一种玉润的不透明的含有丰富色彩的乳光釉。这种因减少釉面玻化带来的娇艳浮光,使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变得多彩起来,但其基本釉色却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。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,较深的称为天蓝,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。优雅的蓝色与铜元素相融合,烧出的釉色就会青中带红,犹如蓝天中的彩霞。蓝釉与红釉相融合会出现紫色,在青蓝色的涂上红釉则会形成紫斑。这种乳浊效果具有荧光一般的光泽,其色调之美,变化之神奇,是青瓷工艺的一个新的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