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金堂钧窑 发布时间:2019-07-09
神垕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30公里处,古称神垕店,明代开始称镇,属鸿畅都凌锦里管辖,清又归属文风里,后设神垕镇。新中国成立后,仍沿用此名至今,是国家第一批建制镇。《辞海》中有这个词,其意是专为地名所设,即中国神垕。
“神垕”之名从何而来,有各种传说。一说“神垕”是个星名,因神垕主山(北山,即乾鸣山)低,应山(南山,即大刘山)高,应山压住主山,不能出人才。因此,古人在南山上建土地庙以压低应山,在北山的祖始庙里建天王阁,以提高主山的位置,并用天上的“神垕”星命名,用以调节“风水”,祈求当地人杰地灵,民富年丰。一说是因神垕盛产瓷器,窑多火旺,水相应缺少,五行运转不灵,水火不能平衡。“神垕”是传说中的十二月神之一,属水,用其名以求天上水配地下火,“水火相济,大器乃成”。
还有一说,与神垕的白虎庙和驺虞桥有关。相传明永乐二年(1404),在神垕大刘山南出现一只白虎,虎躯狮首,体魄伟岸,白毛黑纹,尾巴修长,不踏生草,不吃生物,行则有二虎相随,雨季河水猛涨时,常驮人过河。当地纷传为瑞兽驺虞。从禁锢中获释,时领开封府的周王朱橚,出于对皇帝朱棣的感激,以瑞兽出现,是上天祥应之作为内容,精心策划了相关的“附会”和“进献”。永乐皇帝大喜,下诏于山前盖庙立碑,庙曰“白虎庙”,山后修桥,桥曰“驺虞桥”。山前白虎庙,山后驺虞桥,山前山后,庙前庙后,渐渐演化为神前神后,“神垕”之名也就慢慢叫习惯了。
新中国成立后,有关部门曾对“神垕”的来历调查考证,否定了“神垕”是星名的说法。瑞兽一说,表达的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愿望。只有《唐六典》中有“神垕”是十二月神之说,属水,神垕窑多火盛,以水济火,达到水火平衡,此说合乎常理,但还需进一步考证。
神垕之名的相关传说,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神垕历史的厚重和久远。